这几天各省的高考分数陆续出来了,家里有考生的,接下来最大的事情就是报志愿了。报志愿该怎么选择呢?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吗?还是选未来就业容易的专业,下面说说两种说法的理由,大家觉得该怎么选。
一、选未来好就业的专业
【资料图】
下面是储殷教授的建议,他认为个人兴趣不重要。
“最近报志愿,很多孩子都强烈希望跟着自己的兴趣走,我跟大家讲,其实兴趣是最不重要的,什么东西用来当吃饭的家伙事儿,时间久了都会烦的。
而且爱好和工作也不完全是一回事儿,你热爱画画,和你按照甲方要求设计“五彩斑斓的黑”,完全是天差地别。
而且,孩子们的兴趣通常无法持久,也通常还不了解自己擅长什么,所以选一个将来能保底的专业,比按照兴趣选,更靠谱些。
如果真有兴趣特长,作为辅修,多一门手艺,也是好事。但填报志愿的时候,是为未来保底的。要优先保证未来能有一个饭碗端的比较牢。”
虽然很多人支持按兴趣选专业,没有错,但那是一种理想状态。有多少人能把兴趣当谋生的手段呢?除非你在兴趣这方面有独到之处,或者能把兴趣转化为经济收入。选择专业应该参考自己的性格能力和职业偏向,这样工作可以做的心情舒畅。
其实,作为普通家庭普通资质的孩子,无论什么专业,先应该想想自己家庭父辈现有的资源,如果啥都没有,什么专业都一个样,考虑成本天赋和学校的名声,挑一个不讨厌的确保毕业证,大多数职业资格本科学历不限专业都能考,除非是要求专业特别精准的,如建筑行业,要走这种纯专业路线对专业本身没兴趣也读的很辛苦。
还有些专业可以当爱好,不必非要选成专业,我表妹当年很喜欢烹饪,当年报大学非要烹饪学院,她父母不同意改成了工科类专业。后面毕业我第一时间选了烹饪学校,就是为了圆年轻时的爱好,可是工作了一年就放弃了,爱好和工作很多时候是两回事,你爱好烹饪,空闲地时候做一做很开心,但是让你天天做,就觉得枯燥了。兴趣和职业能高度契合得太少了。
我们绝大多数都是普通人,哪有那么多人都有过人的天赋?兴趣真的可以在课外培养,真有过人的天赋的,才需要专门去培养。大多数人选择专业或者职业,就是个谋生的手段。
有人觉得根据性格来选择更靠谱,比如那种老实,内向,不爱与人打交道,不想社交的人,你就专心学好一门手艺,将来靠手艺吃饭就好。
二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
作为一名企业人才管理的专业人士,不太赞同储殷教授的意见。他的观点看似现实,貌似真实,实则体现了一种对人生“敷衍塞责”的生活态度:“怎么混都是一辈子,干嘛不挑个高薪的?”热爱的兴趣尚且能够从朱砂痣变成蚊子血,那些本来就是蚊子血的工作又靠什么力量支撑自己一直干下去?更何况,职业这种事,哪有一尘不变,现在社会哪有永远能端牢的饭碗?
选专业时如果能选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,孩子会乐在其中,其实不管什么专业,把它当成工作了,都会枯燥都会累的,但选一个自己喜欢的,不管再辛苦再累,孩子都乐在其中,别人可能觉得这个工作很辛苦,但喜欢的人可能是享受和快乐。
还有一点就是,自己喜欢的事情,说明自己在这方面具备天赋,在学习和工作中都是很快乐的。
兴趣+天赋是低龄儿童试探未来职业的必要前提,而正确的职业选择不仅有利于学业和工作的持久性和成就,也有利于国家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人才。
其实选择专业和未来的工作,就像结婚按条件找对象一样,不谈喜好,反正都是过日子,条件好了才能过得好。不是应该先喜欢这个人,才想跟她厮守吗?工作也是生活的这部分,你都不热爱,光想着赚钱的事,工作日复一日的,不难熬吗?
当然了,有些学生把学习比较轻松的科目当作喜欢可能是误解。真正的喜欢是天生的,是天生具备在这方面的天赋的。如果说不上特别喜欢,但是不讨厌,也可以因为就业问题去做选择。
各说各的“理”。
我的观点是,如果孩子自己有非常强烈的意愿,不管是兴趣还是基于自己十几年的人生对未来的判断,就由着孩子选。不过很多时候,对于一个刚刚高中毕业的学生来说,对社会了解少之又少,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是什么,他们所谓的兴趣只不过是凭感觉认定的,随着自己的成长会发生改变。孩子未来的路很长,随时都可以调整。其实选兴趣与选饭碗是不矛盾的,主要问题是他们是否对自己的兴趣笃定。
人的可能性是无限的,但是你要为可能性提供可能性。
关键词: